时间: 2016-07-13 点击: 3880
2016年7月13日 A08:A08-卫教新闻 稿件来源:湖州日报 作者:胡潇
本报讯近日,市民王先生从市一院出院,临走时,他不住地向医生表示感谢。虽然已经康复出院,但回忆起大半个月前发生的那一幕,王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
王先生是湖城一家工厂的工人, 6月20日,他在地下室抽水时不慎因漏电被电击,倒地后出现意识丧失、心肺骤停,同事发现后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并送往市一院吴兴区分院。经过约10分钟的抢救,患者心跳恢复、血压回升,随后转至市一院急诊。经过急诊室的积极抢救,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EICU继续进行加强监护治疗。
据了解,电击是夏季较为多见的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电击伤常常起病急、病情重,会引起心肺骤停,而让长时间心肺骤停患者脑复苏是目前世界性的难题,患者存活机会极小,这类患者的抢救,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市一院急诊科主任嵇朝晖当机立断,带领科室成员开展了机械通气、亚低温治疗、降颅压、抗癫痫、血液动力学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各脏器功能保护等综合治疗。但此时患者仍处于深昏迷状态,没有自主呼吸,各种神经反射不明显,各项指标均提示患者预后极差,死亡风险高。
虽然病情十分危重,但EICU的医护人员始终没有放弃。考虑到王先生心肺骤停后有工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加之患者比较年轻、平时体质好,院内急救措施到位,凭借EICU 医生的经验,这次抢救可能“有戏”。果然,经过全体医护人员持续72小时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奇迹慢慢出现了:患者开始有了自主呼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了、四肢开始躁动……各种迹象表明,患者清醒的可能越来越大。 6月23日上午10时,患者慢慢睁开了眼睛,这一刻, EICU的全体医护人员无不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的坚持,终于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心跳、呼吸骤停导致的猝死,是临床上最紧急、最危重的疾病。“猝死4分钟内给予现场心肺复苏术,约50%患者能被救活, 4至6分钟约10%患者能被救活, 6至10分钟约4%患者能被救活,10分钟以上存活几率更小。”据嵇朝晖介绍,出现猝死的情况时,院前给予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显得尤为重要,尽早开展心肺复苏能为猝死患者争取进一步治疗的时间与机会。同时,通过院外与院内复苏的无缝对接,以及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肺骤停后治疗等手段,则能使患者有更大的存活机会和更好的愈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