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
【新媒体新闻】一周“揪”出三例消化道早癌!

时间: 2021-09-17   点击: 1157


稿件来源:南太湖号


 市民刘女士(化名)近日进行每年常规体检的时候,增加了胃肠镜项目,没想到一检查竟然检查出了一个肠癌。不幸中的大幸,因为发现及时,癌症还在早期。

“早期癌九生一死,晚期癌九死一生。”据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姚林华博士介绍,这一周内,他们已经成功“揪”出3例消化道早癌,都是在内镜检查中发现的。他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做体检时最好把肠胃镜也一起做了。

人到中年,你有没有想过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呢?58岁的刘女士,平时身体还不错,就是感觉这段时间容易腹胀、腹泻。她想着反正要做体检,就顺道把肠胃镜一起查了。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居然得了早癌。“真的把我吓死了!我们家里人都没有得癌症的……”刘女士感叹道。不过,她也万分庆幸,自己做了这个检查。

据消化内科主任姚林华介绍,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刘女士的回盲瓣可见一大小4.4*2.0厘米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直肠可见直径1.5厘米的大息肉。

这立即引起了姚林华的注意,回盲瓣和直肠是大肠的开口和末口,两个都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少见的。凭经验判断,这可能是早癌的征兆。

果然,进一步的病理检测显示,刘女士的回盲瓣肿瘤内部有近1厘米范围的局灶癌变组织,判断为早期癌。直肠病灶虽还未到早癌程度,但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极有可能也会很快发展为早癌。而就在刘女士检查的前后一周内,姚林华又“揪”出了两例早癌。55岁的姜先生,也是在胃肠镜体检中发现的问题。之前,他也没有什么腹痛腹胀。但胃镜检查提示他食管粘膜病变,后被确诊为食管鳞状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

相对来说,52岁的程先生算是症状稍微明显的一个。因为半年前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大便时出现间断性少量的便血,他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一个直径约2厘米肿物,病理证实为管状-绒毛状腺瘤,腺上皮重度异型增生、癌变。




2020年我市居民恶性肿瘤报告发病前五位中,消化道肿瘤占到了其中两席(肠癌、胃癌)之地。其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姚林华告诉记者,很多患者误以为,癌症阶段都会有一些症状表现。但事实是,对于很多癌症,特别是消化道癌症,几乎是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

幸运的是,这3例早癌通过胃肠镜检查的早发现,及时在内镜下就完成了切除治疗,免除了更大的手术创伤,效果媲美外科手术。“手术后一周内一般就能出院,后期做好定期复查,不用做放化疗的治疗,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5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达到95%以上。”他说,所以,他们行业内流行这么一句话: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消化道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早治。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年承担内镜下检查及各项治疗2万余例,年门诊量22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2000余人次。该科室多数医护人员曾在上海、杭州、南京等上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承担着我市消化系统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工作,24小时为急诊患者提供内镜检查及诊疗,为及时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生命提供保障。

“在很多人印象中,会有些担心做胃肠镜难受、疼痛,从而对其抵触。其实,现在胃肠镜经过技术改进,检查已经不难受。而且,现在还可以选择全麻的无痛胃肠镜检查。”姚林华建议,45岁以后做体检,如果之前尚未做过胃肠镜检查,最好把胃镜肠镜一起做了。如果反复出现腹痛、腹胀、黑便、消瘦、烧心、腹泻、便秘等症状,任何年龄都要及时行胃肠镜检查。还有些人属于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最好在35岁开始行胃肠镜检查。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为胃癌高危人群: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患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为食管癌高危人群: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既往有食管病变史(食管上皮内瘤变);本人有癌症史;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进食腌菜者。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为结肠癌高危人群: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有结肠癌家族史。



记者:忻媛


快捷.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