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4-28 点击: 6781
近日,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接诊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右手及右前臂的红肿包块5月余来院就诊。患者程女士,曾于2019年11月初不慎在杀鱼时被鳜鱼背上的刺刺伤了右手中指,当时觉得只是很小的创口,没怎么出血,也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只是用清水冲洗了一下伤口。数天后,手指刺伤处逐渐出现红肿疼痛,在社区治疗后一直不见好转,反而在手背和前臂出现更多红肿包块,但因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没来医院诊治,只是不规则的服用多种抗生素。近日,终因红肿包块未见消退而来院就诊。
市第一医院皮肤科连炜炜医师接诊后,考虑患者病程长,迁延难愈,通过科室对病例讨论,结合患者被鳜鱼刺伤的病史与逐渐出现的手指、手背和前臂的红肿结节,首先考虑感染。鉴于患者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收效不佳,更是考虑特殊细菌感染。同时也及时联系检验科细菌室同事,确定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建议患者作皮肤活检,并作组织涂片和微生物培养,以明确感染类型及具体菌种。
皮肤科医生活检后采样送检,检验科细菌室第一时间安排了组织样本的处理和检查。根据临床初步印象,重点筛查抗酸杆菌,于是细菌室工作人员周丽华赶着下班前把一个标本制作了两张玻片。第二天一早,王萍和强鑫华医生,他们俩在显微镜下一个视野接着一个视野上下左右挪移,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历经两个多小时的“搜索”中,在各自的片子上总算各自找到了1条抗酸染色阳性的细菌——抗酸杆菌。辛苦的工作最后终于呈现在一张及时呈报的化验单上“300个视野找到1条抗酸杆菌”。
采样的第二天中午,细菌室便主动通知患者,前来取报告复诊。于是,患者程女士带着化验单来皮肤科门诊复诊,一进门便迫不及待的问道:“杨医生,这‘300个视野找到1条抗酸杆菌’什么意思?”
“这如同在诺大的操场上找到了一枚硬币。”
“那一定很辛苦吧!”
“是的,我们化验室的两位医生花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找到了1条抗酸染色阳性的细菌,这是导致您感染一直难于治愈的罪魁祸首,找到病菌有助于针对性的治疗”。
图示:左侧图片所示皮肤科医师与检验科同事沟通和交流,明确检查重点和方向;中图及右图,油镜(×1000倍)蓝色背景下的红染的细菌以及检验科细菌室王萍和强鑫华医生一丝不苟的镜检。
抗酸杆菌的镜检,高倍油镜下仔细搜寻染色玻片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视野,以期发现蓝色背景下的细小红色细菌,是个技术活,更是体力活。细菌越多越容易找到,越少越不容易找到。染色镜检结果报告要求,需要连续观察至少不重合的300个视野未发现细菌时,才能报告阴性。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有时为了找到细菌,甚至观察整个玻片,甚至多个玻片,是非常耗时和耗体力的技术活,这考验工作人员极大的耐心,更考验的是责任心。同时,临床医师的诊断思路也为病因和病原体的筛查更具有指向性。
原始标本抗酸涂片阳性,为临床医生快速诊断病原体和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直接的诊断依据。
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通过“一案一讨论”,针对疑难复杂患者门诊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并与医院检验科医师通力协作,及时高效地查到病原菌,接着还会将组织样本作更进一步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针对具体菌种的规范治疗。
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