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据研究统计,65岁以上的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都有眩晕症,而在老年门诊,81%~91%的患者都是因为眩晕前来就诊。由此可见,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眩晕的发病率那是相当地高。
眩晕症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据报道,70%的眩晕属于外周性眩晕,均可在耳鼻喉科就诊。人的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哥俩住"伙单元"。前庭内充满液体,在管的膨大处又有称为纤毛的结构,当人体运动或者乘车启动、加速、减速、转弯时,前庭内的液体就要流动,带动毛细胞的纤毛发生相应的弯曲,产生生物电,向内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使我们感觉倒运动的状态。向下传到颈肌和四肢肌肉反射运动来保持平衡,来完成人体协调运动。前庭系统的任何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或出现病变都会破坏这种平衡,造成平衡紊乱,这时病人就会感到眩晕。而人体就像一架飞机,两侧内耳前庭平衡器好比飞机的两个引擎,一侧引擎出现问题时飞机就会失去平衡。在耳鼻喉科,引起眩晕较常见的疾病有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中耳病变损伤半规管、前庭神经病变等。我们一般需要行前庭功能、听功能、脑神经感觉及运动系统、血液化验、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我们一般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闭目,头固定不动,避免声光刺激,控制食盐和水分的摄入,水分控制在每日1000~1500ml或以下,食盐控制在1.5g/d,并辅助用药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内科有太多能引起眩晕的疾病。在心血管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颈动脉体瘤等因诱发引起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导致眩晕;在内分泌科,低血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引起的代谢紊乱、内耳缺血及平衡障碍等都能导致眩晕;血液科里,白血病、恶性贫血及各种血液高凝疾病,因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导致前庭系细胞缺氧,诱发头晕;中老年妇女常常眩晕伴有头痛、头胀、失眠、耳鸣、记忆力下降等,这类属于神经官能性眩晕,需要到神经内科就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衰的患者经常能在肾内科看到,他们常常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而引起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此外,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细胞增多症等,因前庭中枢及末梢器官缺氧、水肿、缺血而引起眩晕。
“我身体可好着呢,就是有时候脖子有点酸胀,可能是颈椎病”,那你可能要看看骨科了。颈部的椎动脉受压或痉挛造成动脉缺血引起的眩晕,多见于头颈左右旋转或前后屈曲时,老年人较多发,并且同时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及颈椎骨刺增生。颈部X线检查能了解颈椎病变,超声多普勒能检查颈椎血流的变化。为了避免诱发眩晕,我们要适当锻炼,睡觉时最好肩上部也着枕,并积极针对病因治疗。
仔细的回想一下,最近有没有使用过一些药物,比如链霉素、红霉素、速尿、消炎痛、阿司匹林、心得安、心得宁等等,这些药物都是一些常见的前庭耳毒性药物,假如最近你服用过这些药物,建议最好停药或者减少用药剂量。
屈光不正、青光眼、双眼视力不一致、急性眼外肌麻痹伴眩晕的患者请到眼科详细检查。这类患者睁眼时病情加重,闭眼时症状减轻,视力、屈光间质、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常有异常。
引起眩晕的脑组织有位听神经核、小脑、丘脑等,所以,这三个部位的组织任何一方出现病变均会引起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常见的有:后循环缺血、小脑出血、脑干肿瘤、脑干脑炎等,这类疾病有些发病较急,并且有可能危及生命,我们需要及时在神经外科接受治疗。
有头部外伤史的患者得到普外科看看。外伤引起的脑震荡、迷路震荡、颞骨骨折、外淋巴瘘、寰枢关节脱位等均能引起眩晕。这些眩晕症状有些可能出现在刚发生外伤时,但是有些也可能发生在外伤后的几个月甚至数年后,大家可要警惕了。
因此,在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提供你的病史十分重要,包括眩晕前的诱因,眩晕出现的时间、发作的频率、持续的时间,眩晕的特征、伴随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既往外伤史、用药史、其他疾病史、眩晕家族史等,神经系统症状(如面部、四肢麻木,活动受限、言语困难、吞咽困难等)。我们可以通过眩晕调查表,让患者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症状,准确的表达出不适的体征。
眩晕调查表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日期 |
通讯处 |
(一)眩晕的特征。选择您最准确的不适感觉 1. 外界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 2. 漂浮感 晃动感 上下活动感 左右移动感 3. 行走时失平衡 向右倾斜 向左倾斜 4. 倾倒 向右 向左 向前 向后 5. 头重脚轻 头晕 头沉重感 头压迫感 头不适感 头空虚感 似要昏过去或眼前发黑 意识丧失 6. 头痛 部位 7. 伴恶心、呕吐 8. 其他症状(具体描述) (二)眩晕发作的一般资料 1. 突然开始 缓慢开始 2. 持续性 发作性 3. 第一次发病时间 4. 最近一次发病时间 5. 眩晕是一直存在还是时轻时重,或时发时好? 6. 多长时间发作一次? 7. 每次发作时,多长时间停止?秒 分 小时 天 8. 能否预感将要发病?什么样的感觉? 9. 发病时在做什么事(具体)是否在起床时发病或躺卧过程中发病? 10. 头及身体转动时,眩晕加重否?与某种体位及头位有关系否? 11. 何种情况可使眩晕加重或减轻? 12. 黑暗中行走是否有困难? 13. 两次发作之间是否还有不舒服?什么感觉? 14. 您是否认为有什么可能的原因使您发病,如发病前有无感冒或其他疾病,是否过度劳累,强烈的 活动,或情绪激动,或长期心情不愉快,有无头外伤史?是否为饥饿时? 15. 发病与月经期有无关系? 16. 是否口服避孕药? 17. 最近服什么药? 18. 有无晕车、晕船史? 19. 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 20. 有无刺激物(如气体)接触史?有无烟/酒史,量多少? 21. 家族中是否有其他人也患眩晕? (三)耳病史 1. 有无听力减退、耳鸣、耳满胀感、堵塞感?何侧? 2. 眩晕发作时,听力减退、耳鸣、耳满胀感的程度有无加重、减轻或停止? 3. 有无耳痛、耳流脓、耳手术史?何侧?何时? (四)眼部症状 1. 有无把一件物体看成两个(复视)? 2. 有无视力模糊? 3. 最近是否更换了眼镜? (五)神经系统症状 1. 有无面部、上肢或:下肢麻木? 2. 有无神志不清? 3. 有无上下肢活动笨拙,手中物体不自主掉下? 4. 有无说话困难或词不达意? 5. 有无吞咽困难? 6. 有无口周麻木感或手震颤? |
这些问题能帮助医生得到详细而准确的病史,有利于医生抓住重点,结合检查结果,分析出导致眩晕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在这里,用口诀总结如下:
病因不明细分辨
眩晕耳鸣看五官
头部外伤要细看
用药警惕需安全
辨明病因再治眩
颈部常暖挡风寒
自我减压防伤肝
久坐勤动莫偷懒
搓耳补气肾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