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居有常,保证睡眠
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压平稳,即要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等。夏季人体机能较为活跃,动则升阳,适当运动能起到较好的健身效果,但不可过度,尤其是老年人,以打太极、散步等舒缓的运动为主,以微微汗出为宜,避免大量出汗。
夏季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要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夜间11点之前尽量要进入睡眠状态,午餐后半小时午睡30分钟至1小时,每天保证七八个小时睡眠时间。很多老年人常年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10时,外出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2.避免温差过大
室内可用电风扇促进空气流动,空调多用除湿功能,降低湿度缓解闷热感觉。空调屋不宜调得太低,一般以26℃左右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7℃。老年人要洗温水澡,不宜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澡。
3.饮食调节,四低一高
心脑血管病患者夏季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提倡“四低一高”饮食原则: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进食动物内脏、肥肉、蟹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温开水,可多喝如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等饮料,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但寒凉体质的人不宜服用。
中医有五行养生的理念,夏季与心、红色对应,因此,适当吃红色食物有助养心,比如红枣、樱桃、葡萄柚、胡萝卜等食物。
4.调节情绪,心态平和
据调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诱因中,情绪激动所占比例为第一位。所以生活中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要懂得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通过向亲友倾诉,或寄情于音乐或自己的爱好中,使自己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
5.不可擅自停药
夏季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致使夜间血压升高,有可能导致出血性中风。
另外,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同,有些患者不吃药,血压会立刻反弹。因此,夏季高血压患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万万不可擅自停药。
6.贴敷、按摩,养心护心
穴位贴敷:尤其是“三伏贴”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特色优势,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将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虚助阳的中药膏,贴敷于心俞、膻中、内关等穴位,具有益气温阳,通脉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穴位按摩: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起到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等作用,比如:
高血压患者可以按摩百会穴、太冲穴等穴位,具有缓解头疼头晕、疏肝理气等作用;
心绞痛患者可以按摩内关、神门、檀中穴等穴位,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发作症状;
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按摩神门、郄门、内关穴等穴,可以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保护心脏可按摩内关、神门、天泉等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等作用。
转载自:养生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