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页.网上服务.健康教育
【新媒体报道】小小蜱虫又惹出大事情?七旬老人被送进ICU
时间: 2022-06-20   点击: 1908


疼痛、乏力、嗜睡、发热……这个月初,74岁的湖城市民汪大伯(化名)感到身体不适,一开始并没引起重视,以为休息休息就能好,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被送进了ICU


 “患者病程进展很快,出现了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唐坎凯告诉记者,最终,他们发现汪大伯竟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


高度怀疑是因蜱虫叮咬患病


汪大伯是在62日出现的全身肌肉疼痛、乏力,当时以为没多大事。不过,66日开始,又相继出现嗜睡、下肢无力、无法小便、腹泻腹痛、抽搐、明显发热、意识障碍、血小板低等症状,被家人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612日情况危急被转入ICU


“患者平时身体还不错,上个月还能下地干活。”据唐坎凯介绍,在排除了常见病后,他们仔细对患者进行了查体,发现了他腿上有结痂,像是被什么东西咬过。“后来,我们了解到,患者528日、29日去过附近的山上。


在对病史和症状进行详细讨论后,唐坎凯及其团队怀疑患者是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并高度怀疑是因蜱虫叮咬患病。


随后,市疾控部门的样本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这个判断。患者的症状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SFT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包括发热、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小小蜱虫 大意不得


蜱虫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等。其体型和跳蚤差不多大,尤其喜欢叮咬人类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脚趾间等。不吸血时,像干瘪绿豆般大小,细吸饱血液后,可达指甲盖大小。


别看是小小一只蜱虫,却让人大意不得。此前,本报也报道过多例因蜱虫导致的各种皮肤过敏等。而就在不久前,河南省信阳市报告因感染“蜱虫病”去世的案例,更是引起过不少人关注。


“通常,蜱虫叮咬会引起皮肤炎性过敏反应,经过正确处理、对症治疗可痊愈;但由于蜱虫还是多种病原体的媒介,从而引起传染病。”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何杰称,当携带病原的蜱侵袭人体后,可以传染相关疾病如森林脑炎、莱姆病、Q热、蜱传斑疹伤寒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是其中之一。该病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


而且,还值得关注的是,除被蜱虫叮咬外,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也可能被感染。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在诊治或照护病人时,暴露的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等体液,都可以导致感染发病。


如何防范?专家这么说


随着夏天的到来,又到了蜱虫最活跃的时期。


据悉,蜱虫好发于丘陵地带,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等环境中。为此,何杰建议,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如一定要进入此类地区,应穿长袖衣服,不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里,着浅色、光滑衣服。当前临近暑假,家长尤其要提醒孩子,不要到荒草地、灌木丛里嬉戏。


“蜱虫叮咬时不觉疼痛,常常被忽视。”何杰提醒,如果发现皮肤上有像豆般胀鼓鼓的不明物体,要警惕蜱虫的可能。


这时候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因为这样做可能让蜱虫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也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建议还是最好及时去医院取出蜱虫。一旦出现被蜱虫叮咬后发热等症状,应及早到正规医院的感染科、皮肤科等对应科室就医。


此外,除了人类个体要注意防护外,家中的宠物也要注意了,夏季遛狗尽量避免到植被茂盛的地方,回家后要及时检查有无蜱虫,宠物要定期进行驱虫。




记者:忻媛


快捷.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