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新闻】新春走基层 | 在这里,他们是患者生命的“医”靠
1月16日,记者走访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该科室有一支重症救治团队,由16名医生,40余名护理人员组成。
把握科室整体方向、调整救治策略的主心骨是重症医学科主任唐坎凯,他每天与医生一起,和每位病人家属谈话交流,查看病情,救治患者,常常饿到下午三四点才想起还没吃午饭。半夜接到危重病人的抢救电话,他也会立马赶到科室一起救治。
▲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工作场景
在科室工作群里,这段时间唐坎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能俯尽俯”。为了让患者尽早恢复,他要求护士给每位符合指标的病患都做俯卧位通气。
在ICU内,护士们除了进行俯卧位通气,还有很多冗杂琐碎的工作,包括病人的救治、呼吸机的管理、抽血、挂水、记录、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汇报异常指标……
三班倒的她们,每天都到两三点才吃得上午饭,经常还顾不上吃几口,就又要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中。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以来,很多医护人员家里的老人小孩还“阳”着,但形势让她们不得不来上班,没办法在家中照顾。但她们毫无怨言,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如果说,重症医学科是疫情战斗的最后防线,那么急诊医学科和呼吸内科就是重症医学科的大前方。
这一个多月来,急诊医学科和呼吸内科全员从没有准点下过班,医生、护士穿梭在各个病床前,来回协调转诊病人。
为了确保重症患者的救治,他们一直坚守一线,连续10余天每天上班超过12个小时。
急诊医学科主任嵇朝晖告诉记者,医院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程度,开辟了多个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病区,还新建了内科ICU(MICU),抽调人员,新增床位收治病患。
“就算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我们也必须把病区开出来,让我们的病人能够及时收进去。”嵇朝晖说。
▲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工作场景
“轻伤不下火线!”呼吸内科主任谢艳萍狠下决心。
前不久,她就因为劳累而病倒,但仍然坚持查好病房、看好病人,中午再给自己输液,边输液边工作。半夜接到电话立马赶往医院也是常态。
在谢艳萍带领下,呼吸内科全员坚守着自己身上的那份责任与担当,怀揣仁心妙术,攻克疑难杂症,完成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呼吸科病房里,3台有创呼吸机,十多台无创呼吸机,20多台心电监护仪部每天都紧张有序地运行着。
有的医生上着班,会突然倒下,需要抽血、做心电图。其中1位呼吸内科医生,因为剧烈咳嗽,咳出了鲜血,但仍然继续带病上班。
回忆起上个月护士们的难受和委屈,护士长顾丽芳心疼地说:“很多护士都垫着纸尿裤等上班,因剧烈咳嗽尿都会不受控制地流出来……”
▲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工作场景
他们其实并不想做什么英雄,是这份神圣的职业让他们站到了前线。采访结束时,他们坚定地告诉记者,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永恒的职责和信仰。
记者: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