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页.医院概况.医院文化
【学校文化——媒体看师院】中国县域经济报:读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时代内涵
时间: 2024-01-22   点击: 1904


2024122日,《中国县域经济报》发表我校党委书记金佩华署名文章《读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时代内涵》。

文章内容如下: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时下热词,既丰富了社会话语表达,又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意蕴,是在传承中进行的话语体系创新,赋予了时代新内涵。

准确掌握“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历史成因和核心要义,读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时代新内涵,有利于在传播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感召力。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历史成因

北宋大儒胡瑗自幼聪颖、饱读诗书、胸怀大志,在累次科举考试失利后,于不惑之年放弃科举,创办安定书院开启了从教之路。随后,胡瑗到苏州讲学时,受到时任苏州知州范仲淹的欣赏,被聘为苏州州学,才华得以初步施展。庆历二年,已近天命之年的胡瑗,遇到了他的另一个“伯乐”——时任湖州太守、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受邀主持湖州州学。在此期间,胡瑗对当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创立“分斋教学”制度,即分别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其中“经义斋”主要组织学生学习儒家经典,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治事斋”主要组织学生学习实用技能,培养学生从事具体工作的实践能力,胡瑗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以“明体达用”为核心的“湖学”。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核心要义

“体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在“体”和“用”的关系中,“体”是基础、是根本,即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或本原,根本原则、内在目的等,即某个领域或范畴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用”是作用、效用,是指实践、具体方法、外在手段等,即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实用价值,是依赖于“体”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体用贯通,强调“体用不二”“体用一源”。

总体来说,“明体达用”的“体”和“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体”是基础和根本,“用”是发展和升华。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体”,才能更好地运用和实践“用”,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明体达用”说到底,就是要由体以达用、由用以明体,使人获得道德教化、心灵净化、精神升华,并进一步能够达到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效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培育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有为之士。

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胡瑷既是“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开创者,明确了自己的办学目标、育人标准和培育模式,又是“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实践者,着力于复兴儒家思想,并注重“学以致用”,服务社稷,至今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值得今日教育工作者发掘、继承与弘扬。

“明体达用”的时代内涵

胡瑗“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的教育思想重在以“体”为本,服务于社会需要之“用”,故而强调学生先“明体”,然后才能“达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明体达用”被赋予新的内涵,“体用”范畴也体现着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明体达用”放在教育强国战略全局去推进,既从本体论、认识论上整体观照,又从实践论、方法论上具体设计,突出时代性与历史性相贯通、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切实做到坚守与创造、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如此方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体用不二,浑然一体。

师于古而用于今,湖州师范学院传承先贤思想,弘扬传统文化,将“明体达用”确定为学校校训,在传承中融合当代的教育理念,赋予新的意义,即明德立志,学会做人;学以致用,学会做事做学问,集中体现大学的文化特质、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明体用之学,立师道之魂。学校致力于培养明体达用的“六有”人才,明确“明体”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志向的人,“达用”就是培养有用的人,做有为之士。


(作者系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金佩华


文章链接如下:https://www.xyshjj.cn/newspaper-2024-1-22-7-23365699.html

 



稿件来源:湖州师范学院新闻网

快捷.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