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是指存在于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食物。血糖要经过胰岛B细胞的分泌的胰岛素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产生能量。人一天中的血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规律为餐前血糖偏低,而餐后血糖偏高。但正常人的血糖,无论空腹还是餐后,都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变化的幅度不大:空腹4.4-4.61mmol/l,非空腹4.4-7.8mmol/l。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减弱,从而引起糖代谢紊乱为主的蛋白质、脂肪、电介质、酸碱平衡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糖尿病严重时发生水及酸减代谢紊乱,引起急性并发症;如果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还能造成脑、心脏、神经、眼、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
糖尿病产生的症状有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除此以外,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搔痒、饥饿感、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劳累等。
二、糖尿病分哪些类型?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分别有不同的特征:
1.1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青少年,“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且起病急、血糖高,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2.2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40岁以上成人或老年人,但目前发现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症状不明显,常在体检时发现。
3.妊娠糖尿病
指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多数发生在怀孕后第24-28周。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病人不多,但种类多,包括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与遗传有关的糖尿病以及药物引起的糖尿病。
4.有哪些表现的人应该到医院检查是否得了糖尿病?
当您有下列情况时,易患糖尿病,可以到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确诊或排除糖尿病:
◆有糖尿病家属史
◆巨大的生活压力
◆多食
◆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或/和曾经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妇女
◆肥胖
◆老龄
◆缺乏体力活动
5.如何诊断糖尿病?
凡是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且具备下面任意一个条件:或是没有“三多一少”,但非同一天检测的两次的血糖结果均符合下列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被诊断为糖尿病。
*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200mg/dl)
*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200mg/dl)
三、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一个糖尿病患者往往由于对糖尿病的不了解,不注意对它的必要检查和正确的治疗,导致发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症状本身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患者全身不适,被迫控制饮食,还得吃药打针,而且这些基本上都是终身的。
2.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及伴发症,包括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等,可能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
3.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可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造成残疾和死亡。
4.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经费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四、如何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缺乏根治的手段,但如果加强糖尿病患者知识的教育,坚持长期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糖尿病监测,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使血糖始终控制在满意水平,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快乐的生活。
五、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控制指标 |
类别 |
良好 |
一般 |
不良 |
血浆葡萄糖(mmol/l) |
空腹 |
4.4~6.1 |
≤7.0 |
>7.0 |
非空腹 |
4.4~8.0 |
≤10.0 |
>10.0 |
|
糖化血红蛋白(%) |
|
<6.5 |
6.5~7.5 |
>7.5 |
血压(mmHg) |
|
<130/80 |
>130/80 <140/90 |
≥140/90 |
体重指数 |
男 |
<25 |
<27 |
≥27 |
女 |
<24 |
<26 |
≥26 |
|
总胆固醇(mmol/l) |
|
<4.5 |
≥4.5 |
≥6.0 |
甘油三酯(mmol/l) |
|
<1.5 |
<2.2 |
≥2.2 |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
|
>1.1 |
1.1~0.9 |
<0.9 |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
|
>2.5 |
2.5~4.4 |
>4.5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推荐,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1999年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