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
市第一人民医院推行多学科会诊,疑难病症实现“一站式”救治为群众看病搭建“跑一次+”服务平台,

时间: 2017-06-14   点击: 3163

 

很多人到了医院门诊,就有困惑,我该到哪个科看病?很多人住进了医院,还是不晓得“对不对路子”?疑难危重的病人,怎么又快又准地救治,复杂不明确的病情如何鉴别诊断?综合医院里专科甚多,病人来了先要分诊挂号,有些病情复杂的,还得跑上两三个科室,找多位专家咨询和鉴别诊断。特别是疑难危重的住院病人,很多时候,一个专科解决不了,就要请不同学科的专家们纷纷来病房会诊,不同的专家提出不同的治疗意见,病人可能需要做更为详尽的检查才能辅助诊断。有时,一个上午有几位医师来病床前体检;有时,一个病人被频繁送去做不同的检查。医生跑很多腿,病人家属也要跑好多次,多花时间和金钱不说,繁复的流程让病人和家属心里不痛快。于是,只要跑一次就能见到多科专家、解决大部分问题,成了很多病人的期望。市一院自开设小儿生长发育门诊多年后,又于2014年相继开设骨质疏松门诊、脂肪肝联合门诊,全院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英文简称MDT)

火速集合会诊,成功抢救一例高空坠落伤、钢筋穿破右腰部的男子

6821时,急救中心通知一中年男性工人,因“高处坠落致右腰部钢筋穿刺伤”,在当地民营医院经前期处理后,紧急送至我院途中。该男子情况严重,家属一定焦急万分。刚挂断电话,急诊外科创伤组立即为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刚下救护车,男子在医、技、护的紧密配合下,迅速完成相关检查。外科主任同时询问病情,根据外伤史、查体及辅助检查情况,详细评估患者体征。经急诊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心胸外科、麻醉科等主任联合诊断,急诊手术指征明确,当即收住入院。在医护人员团结协作下,患者自入院至麻醉仅耗时1小时。在麻醉监测用药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维持稳定,十多名临床各科的一线人员通力合作,手术进展顺利,术中出血量小、创伤小、术程短。患者术后顺利拔管,转重症监护室进一步诊治。

争分夺秒,多位专家上演“速度与激情”

周日的急诊抢救室,一名呼吸困难的幼儿被家属直接抱着跑了进来。接诊医生迅速判断可能有异物在患儿主气道里。病情危急,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引起气管水肿或异物位置改变完全阻塞气管,孩子将没有存活机会。急救过程每一步都争分夺秒,时间一久会导致患儿呼吸衰竭。随即,主治医师迅速启动急诊MDT,由儿科、放射科、麻醉科、检验科、特检科组成的抢救组行急诊术前化验、心电图检查,胸部CT确认异物位置和形状,支气管镜室备好器材,急诊护士予以护送。患儿一到,立即给予支气管镜检查。因为异物很大,导致过声门时几次掉落,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完整取出。看着孩子的呼吸逐渐平稳,父母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鼎力配合,成功完成罕见颈部上纵隔巨大纤维瘤手术

一名患者在外院CT发现一大小3.7×4.8 × 9.2 cm的颈部至右后上纵隔巨大肿瘤,因其解剖部位特殊,手术风险极大,当地医院建议转杭州省级医院处理。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市一院,接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申请MDT,由心胸外科、骨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专家组成的MDT团队,充分讨论后为患者制定了多学科协作的手术方案,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三个小时,手术台上紧张而有序的鼎力配合,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救治外省无医保病人,又快又省

2017118日,一位从邻省某知名三甲医院急诊科转来的患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休克4天”,家属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入市一院ICU治疗。入院时昏迷,休克,机械通气,胸腔大量积液,急性肾衰,胰腺、肠道水肿。虽有明显症状和体征,但情况危急,前期治疗方案一直不理想。针对该患者现状,医院医务部召集消化内科、外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等专科组织多学科会诊,详细研究病史,完善检查,明确诊断。治疗第三天循环稳定,撤离升压药物,意识逐渐恢复;一周时,拔除气管插管,撤出呼吸机支持,各指标稳定好转,转入消化内科。病人住院一月,康复出院。多学科的诊疗,不仅明确了诊断,更采取了又快又省的治疗方案,挽救了患者生命。

成立紧急救治团队,挽救刀刺伤致心脏破裂、肺破裂患者;创新“俯卧位机械通气”技术,抢救饮食呛咳导致的术后误吸……如此高死亡率、高难度的危重病例,都得到了成功救治。多学科会诊团队的专家们,尽一切可能,联合多学科力量,以最快的检查、最快的讨论,变“散”为“整”,变“繁”为“简”,作出明确诊断,并集合学科精英,组建专案医护团队,予以治疗。

市一院自今年1月共组织MDT56例,其中手术22例。多学科联合会诊在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疑难危重病例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合理用药和规范专科治疗,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会诊结束时,临床科室、职能部门一起参与医患沟通,全面细致考虑,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提高诊疗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随着医学技术地不断提升,专业的分类越来越细,且诊断及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但学科的细化随之带来一定的弊端,病情复杂的案例就会让专科医生很头疼。

市一院也正是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多家医院的模式,于近几年试行了MDT。无论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病人,医生如果认为其病情涉及多个学科,单一科室诊治有困难,就会推荐并申请MDT会诊。

目前,市一院将正式开展MDT门诊服务。届时,患者只需挂一次号,跑一个诊室,就可以享受到多个学科专家的诊疗服务。医院负责人表示,MDT能充分发挥各家所长,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它使患者受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了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医疗信息共享,每个专家不但巩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拓宽了医学视野,丰富了临床经验,提升的不仅是团队的技术水平,发展的更是人类的健康事业。

市一院

快捷.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