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12-03 点击: 3725
11月29日
13:50,“叮铃铃…….”急诊大厅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您好,我们是吴兴区人民医院,有一位19个月的小宝宝,呼吸异常急促,已经在我院完成CT检查,考虑可能有异物误入气道,需要转运急救。120急救车已经出发,估计30分钟左右到达,请做好急救准备。”
14:17,120急救车到达市第一医院急诊室。检查发现,患儿极度烦躁,哭吵不止,口唇青紫,脸色苍白,胸骨与锁骨的上窝、两侧的肋间部位都出现明显的凹陷,浑身湿漉漉的,听诊时左肺呼吸音已不太听得清楚。抢救小组立即给予对症治疗,患儿慢慢安静下来,几个指标都在好转,青紫色的口唇也缓解了,面色泛出些许红润。
在医生和家属的沟通中得知,这位19个月大的宝宝,于11月28日吃过熏豆(由大豆烘干制成,南太湖地区传统土特产品),当时有过剧烈咳嗽,过后又自行缓解了。11月29日,宝宝在家午睡时突发呛咳、气促,哭吵不止伴憋气青紫。市第一医院的儿科专家们根据病情和症状判断,宝宝很有可能是被豆子卡住了。
急诊复苏室内一切准备就绪,儿科团队、急诊团队等联合为患儿做气道内镜检查发现,气管内有大量的白色分泌物,入镜后可见左支气管明显塌陷,并随患儿的呼吸运动不断开合与关闭。在左侧支气管下段见到一颗体积如大豆般的异物。而此刻,心电监护上显示的患儿血氧饱和度正一点点往下降,越来越危险了,抢救大厅里的气息又凝固了起来。医生们细致观察,熟练操作,25分钟后,这个要命的小异物被成功取出,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迅速恢复正常,顺利脱离危险。
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