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2-05 点击: 1494
七旬老翁大咯血,心跳骤停,命悬一线。危急时刻,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与放射介入科、麻醉科、呼吸科医护人员多学科协作,先后上演了两场与“死神”赛跑的大抢救。2月3日,记者获悉,在ICU住了近半个月,老人如今恢复良好,已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险!一场感冒引发大咯血
“没想到会这么凶险,真的特别感谢这里的医生,多亏他们全力以赴的抢救,我父亲这次才能捡回一命。”陪在老人床边的,是儿子张先生(化名)。此时的他,一脸感激。回想当时的情景,他至今还心有余悸。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父亲今年76岁,平时身体还可以。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的起因竟是因为一场感冒,导致支气管扩张,进而引发大咯血。
“父亲感冒后有点咳嗽,咳了两天就发现咳出来的痰里稍微带了点血,在其他医院就诊后病情也没有好转,到后来开始大口大口咳血。”这下家人可急坏了。张先生告诉记者,1月15日,他赶紧陪同父亲转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进了呼吸科。但因出血量大,内科保守治疗无法使咯血的状况有效缓解,1月16日晚(那天是周六),张老伯氧饱和度下降,大咯血引发窒息,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被送到ICU抢救。
惊!成功封堵7处出血点
“当时,在麻醉科协同下,我们尝试用两台呼吸机对患者两侧肺进行独立机械通气。”ICU主任医师徐巍、副主任医师陈志冬立即意识到病情凶险,考虑到老人出血量大,评估病情后立即启动“紧急呼叫”,召集放射介入科等科室进行多科协作。
“我们判定为动脉性出血。”徐巍说。果然,在DSA影像设备的介入下,发现患者左肺多处出血点,源源不断地往外渗血。同时,呼吸道出血,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一场与死神的较量随即展开。“一共在左肺找到了7根病变血管,这么多数量的出血部位还是少见的。”只见放射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郑银元披挂上阵,以弹簧圈为“钢筋”,发起了对出血不止的支气管动脉主干的精准闭塞之役。
记者了解到,当天的手术完成时,已经是深夜12点多。“手术还是非常成功的。”据郑银元介绍,手术后,患者没有再出现大咯血,病情暂时稳定下来。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
幸!二次“栓塞”之役终告捷
然而,1月18日,一个坏消息传来,再次让大家震惊不已!张老伯病情出现了反复,胸片提示左肺一片白,左肺完全不张。ICU钟莉主治医师联合呼吸科主任辅桓钦医师多次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患者左肺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血,并且血开始向右侧支气管蔓延。
原来,之前的出血被堵塞后,“大路”不通,就又开始“另辟蹊径”,走起了“小路”路线。血正是从一支小动脉分支血管流出来的。
当天下午在ICU主任唐坎凯的召集下,ICU、麻醉科、放射介入科、胸外科、呼吸科等再次迅速集结,多学科进行联合讨论。麻醉科主任王新强医师提出先做左侧支气管球囊封堵,观察,若仍出血再予以DSA治疗。
1月19日,张老伯的左支气管仍在出血。第二方案启动!在ICU和麻醉科保驾护航下,放射介入科对支气管动脉发起了第二次“战役”。这次,通过注入少量组织胶,对“肇事”的小动脉进行了精准封堵。
术后,患者肺部出血没有再出现。之后,ICU团队用支气管镜将患者堵住的血栓清理出来,缓解肺不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据悉,1月25日张老伯终于成功拔掉了气管插管,撤掉了呼吸机。目前,张老伯病情稳定,各项生命体征良好,已转至呼吸内科继续治疗。
“冬天天冷,有肺部基础疾病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出现咯血情况的还是不少的。”唐坎凯主任提醒,气管有炎症的患者若出现咯血时,要尽快就医。否则,一旦出现大量咯血形成血块,堵塞气管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稿件来源于南太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