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24 点击: 1945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盛卫华 谢尚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请从凳子上站起来,向前走15米,看看你走路稳不稳……”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轧村卫生服务站医生潘旭晨通过手机,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保健集团康复治疗科科长孙建伟的视频指导下,对村里的卒中病人王大伯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对出院后的卒中患者进行线上综合管理,帮助加速恢复功能,这是湖州致力减少脑卒中等重大疾病致残率的一个创新之举。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脑卒中及其导致的残疾,会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制定了《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 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提出了提升脑卒中防治效果,有效降低发病率及致残率的明确目标。湖州市在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大场景中,积极探索脑卒中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医养康复健康服务体系,围绕从患病及时就诊到残损功能恢复的全流程,创新形成了家庭医生、区级医院、市级专家三级团队分级诊疗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构筑起了阻断新发残疾的有力屏障。
对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近年来,湖州市以卒中中心建设为核心,积极打造“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保健集团拥有国家级示范卒中防治中心,目前已建立了高效通畅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形成了多学科、高效率的急救模式,24小时待命的溶栓取栓团队,使平均溶栓时间从之前的60多分钟缩短至今年38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据统计,自2015年11月成立以来,该卒中中心已开展了732例溶栓、98例取栓,组织多学科会诊200余次,为2503位患者建立了卒中档案。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连续完善的康复服务是减少致残率的另一个关键。近年来,湖州市以“市—区县—乡镇”三级城市医联体为依托,实现了市、区县、乡镇三个层面“一线直通、覆盖全域、服务连续”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同时借助“掌上医院”, 为康复病人进行专家会诊、健康指导和功能评定,让病人和家属无需走出家门,就能得到全面的诊疗服务。
“我们对出院的中风患者都有追踪管理,专人记录他的病程、用药、训练情况,根据康复治疗不同阶段,我们再组织相关专家,定期进行会诊。中风病人的功能恢复前6个月是黄金时期,因此,病人出院第1个星期,我们做初期评估,3个月做中期评估,6个月做末期评估,尽最大努力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残障等级。”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科中心主任顾群说。统计数据显示,该院接诊的1200余例脑卒中等出院人群中,通过院中治疗与有效的院后康复服务,有900多例显著降低了残疾程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贴合实际的科普宣教同样十分重要。湖州市以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让健康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脑卒中预防、急救、治疗、康复知识的知晓率。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作为湖州市康复中心,在开展以减盐、减油、减糖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主题的“三减三健”生活指导外,还与湖州市体育局深入推进体医融合,开设健康运动门诊,指导科学健身和健康运动,深受市民喜爱。
湖州市全覆盖的随访系统、全方位的评估诊疗、全周期的健康干预,保障了病人随时随地的就医需求,无缝衔接的疾病诊疗、营养指导、康复训练,则加速了卒中病人的恢复过程,降低了残障等级,大大减少了本地区的残疾比例,走在了浙江省的前列。湖州市卫健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防治体系、提升防治效果,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切实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共同富裕建设道路上努力不让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