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11-27 点击: 4782
1.调理五脏
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制定失眠症证治方案。
2.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法、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法、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法、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调理肝脾
中医理论认为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治疗失眠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4.遵循昼夜节律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
5.引火归根、心肾相交
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