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2-22 点击: 3817
2019年1月,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与检验科微生物室合作,成功诊断了1例非结核海分枝杆菌皮肤感染。
患者为一名姓赵的女性患者,49岁,左手中指肿痛伴手背、腕部及前臂包块肿痛1月余,患者转辗多家医院就诊,予临床常用的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口服及输液等治疗一月无效,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经皮肤肿块穿刺术,脓液涂片、培养、质谱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为海分枝杆菌皮肤病。经详细追问病史,患者系水族馆经营者,常接触海鱼、清洗鱼缸,偶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患者是由于皮肤破损后感染海分枝杆菌,未及时就诊和治疗,导致病情发展至较严重程度。
海分枝杆菌是引起非结核分枝杆菌皮肤病的主要菌种,是“游泳池肉芽肿”或“鱼缸肉芽肿”的重要原因。感染海分枝杆菌后,需进行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疗程长,药物种类多,副作用大,且海分枝杆菌对部分药物耐药,治疗上极为困难。
因此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常接触鱼类、清洗鱼缸者,在杀鱼、接触鱼类、龟类,尤其是接触和处理海鱼或海产品的过程中,防止皮肤损伤,若发生皮肤破损,应及时消毒,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避免分枝杆菌感染。另外,手足不明原因出现包块,并且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考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就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和专业书刊。
市第一医院皮肤科